三“牛”传承电力精神

发布日期: 2021-06-03

 

一脉灯火,三代传承。国网临城县供电公司有这样一家子,祖孙三代都是服务于电力事业的员工。虽说三代人从事的工作种类各不相同,但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却是三代人共同的传承。他们以此为“传家宝”,甘当电力事业发展的奋斗者,用心守护万家灯火。 

赵贵秋:临城电力“拓荒牛” 

赵贵秋,1946年参军入伍,当时只有16岁,是一名通信兵,跟随“二野”的刘邓大军参加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等战役,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转业回到地方后,他担负起建设临城电力的任务,是临城办电第一人,是临城电力事业的拓荒者。 

1964年,在临城县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的施工工地上,党旗飘扬,人气高涨。有这样一群电力人,喊着口号,手抬电线杆,肩扛变压器。他们手脚起了泡,肩膀磨破了皮,运送设备的牲口累到口吐白沫…… 

“那时候的临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底子薄,工业基础差,听都没听过拖拉机、汽车、吊车等机械,更别说用了。赶上施工,只能靠人拉肩扛,也不算稀罕事。苦,是苦了点,但大家精神劲十足,没一个人喊苦喊累的!党员带头,带着大家齐唱《团结就是力量》,比着干,抢着干,大家你追我赶,生怕落到后头……就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我们成功建成了临城县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为1000千伏安的临城岗头变电站。” 

“我带的兵(电力工人),没一个孬种!”回忆起当年电力建设的艰苦奋斗场景,93岁高龄的赵贵秋如数家珍,神采风扬。 

据赵贵秋回忆,1964年临城县供电所(国网临城县供电公司前身)创建之初,仅仅只有7个人和700元的开办经费,他带领电力建设者们多方筹备建设,手抬肩扛、艰苦奋斗,临城县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拔地而起……从那时起,临城县终于接上了国家网电。 

从初期的临城县供电所,到临城县农田水利电力局,再到临城县电力局、临城县供电局。特别是1989年,发展到供电量9270万千瓦时、产值500万元,上交利税65万元的规模。 

正是老一辈电力拓荒者的拼搏奋斗,才有了临城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从此,“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是传说,临城的夜晚被一盏盏路灯照亮。电,温暖了临城的万家灯火,点亮了百姓的小康之路,也为临城社会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建发:电网建设“老黄牛”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在公司施工队做线路架设工作。那时候架设线路的线杆还是木制杆,全是我们用肩膀扛、用手拽起来的。后来,有了水泥杆,人扛不动,就用骡子拉。” 赵贵秋之子赵建发回忆当年电力建设往事。 

1996年,临城县遭遇特大洪水,河水暴涨,冲垮部分道路和线杆,危及电力线路和设备。为减少洪灾损失和尽快恢复供电,离家仅有10分钟路程的赵建发连续40个昼夜奋战在抗洪抢修一线。白天,他不仅需要下现场查看灾情指挥协调抢修,同时作为新闻宣传工作人员他还负责记录电力员工抗洪抢险的瞬间;夜里,回单位研究方案统计报表,撰写新闻稿件,直到受灾地区重新恢复供电,受灾群众的家里又亮起了灯光,他才停下匆忙的脚步。 

“那时,最艰苦的抢修是架设山区线路,山高路窄又泥泞,牲口都上不去,我们人抬肩扛搬运施工物资。那时,我‘发明’了自行车搬运法,用自行车后座拖拽抢修物资上山,一次能带两根横担,省工省力,速度快,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劳动强度,非常受工友们的欢迎。”赵建发高兴地回忆着往事。 

他在当时祁村乡(现为黑城镇)李家庄钻井工作期间,他采写的《求神不如打井,拜佛不如办电》的文章,一经《河北电力报》刊发,便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到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的“三为”服务热潮中…… 

“‘记得按时交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我的一切荣誉和工作都是党和国家给的。一定要听党话、知党恩、跟党走’这是父亲常对我们儿孙说的话。”赵建发回忆说。 

赵宝强:供电服务“孺子牛”

赵宝强,赵贵秋之孙,临城县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员工。他受祖父老一辈电力人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吃苦耐劳精神的影响,立足本职工作,心系客户,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办理业扩报装时,他带头实地现场勘查,了解实际用电需求,科学制定方案,降低客户用电成本;坚持走访企业客户,宣讲电费电价政策;热心受理老年人现金交费,耐心安抚营业厅醉酒喧哗的人员。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优质的服务。2020年,他获得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从小听爷爷讲党的优良传统,讲电网建设的奋斗经历,我感觉既遥远又清晰,既神圣又自豪。进入新时代,我一定加强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把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传家宝’传承好。”赵宝强坚定地说。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距离临城县的供电机构成立已经过去了57年的时间。57年间,临城电力事业蓬勃发展:从1964年建立之初,只有7人、700元的经费,发展到现在年供电量达7.1亿千瓦时,用工200人的企业;从第一座35千伏岗头变电站的建成,发展到如今临城县域内共拥有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0座的规模。(温永利 郝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