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万物生长,全国两会时间开启。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围绕任务目标,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共话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服务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企业加快复工复产,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假日经济红红火火……各地抢抓开年机遇期,发挥消费与投资对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力争“开门红”。 ±800千伏金上—湖北特高压工程(渝2标)完成首段放线段跨越施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代表委员们就能源保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能源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用工人员多等特点,可以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加快推动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也有利于拉动投资、扩大内需、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处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河南,电力需求增长潜力较大,需要多措并举提升能源电力保障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新乡供电公司新乡变电运维站副站长高珂建议,加快外电入豫新通道建设并提升现有通道输送能力,引入更多省外来电。 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电网在能源保供、推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35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过4.6万千米,累计送电超过2.9万亿千瓦时,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持续壮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随着区域协调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区域能源保供也需要新思路、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台联会长潘裕萍呼吁国家探索新型跨区域能源安全调配制度体系,制定能源安全共同体政策体系,支持成渝地区共同打造以水电为主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体系。 关于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从立法保障的角度,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提出了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的议案。“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周云杰建议国家以能源安全为立法主线和基本价值目标,加快制定、通过能源法,夯实能源安全价值目标和法律制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为保障能源安全供给,近段时间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出台。3月1日,《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2月2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等目标。 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 能源电力企业也在落实一系列保供举措:运输大动脉上,满载煤炭的列车、船只有序行驶,保障电煤运输;辽阔海面上,“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根据下游用户用气消费需求变化,灵活生产调度,保障油气供应;川滇交界处,白鹤滩水电站全力运转,绿色电能仅用7毫秒便送达2000多千米外的华东……能源企业打好保供“组合拳”,全力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能需要。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升级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在首场部长通道上,“新质生产力”也成为高频词。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分享了过去一年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的新进展。他提到,我国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我们国家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基础、注入了动力。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解答了关于推动央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他用三个字讲了今后中央企业怎样发展:第一个是“源”,技术源头;第二个是“升”,产业升级;第三个是“态”,产业生态。他表示,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 能源电力领域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委员们就此提出建议。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全要素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向“新”而行,更加强调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于今年年初提出统筹推进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 国网北京电力员工讨论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CIEMS)开发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政涛提出加快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统筹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有序建设分布式新能源等建议。他表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将有效提升电力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他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是重要途径。走上首场“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分享了企业的创新故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天合公司让光伏组件的质量保证期最高可以达到30年以上。高纪凡说:“我们的晶体硅电池技术全球领先,正在加速取得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技术制高点,把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中。” 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服务新能源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为新能源提供一站式接网服务,累计接入风光场站超过530万座、入驻企业1.6万余家。同时,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成为能源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 国网数科控股公司员工通过新能源云平台监测分析清洁能源消纳情况。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数据,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2023年,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为2.18万亿元、0.73万亿元,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增加3.23个百分点,为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速加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重大部署,有力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他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自立自强,创新步履不停,能源电力行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绿色转型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 回顾2023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高。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等,被列入2023年生态环保“成绩单”。 关于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新征程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行业如何作为?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甘肃张掖民乐县丝路网能绿色能源共享储能电站 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政策推动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建议,统筹全国新增外送通道规划建设相关工作,加强特高压直流通道建设。同时把分布式光伏和风电作为基础,以储能、虚拟电厂等综合能源系统为支撑,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终端直接应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电网企业积极行动。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达8.6亿千瓦,利用率保持97%以上。今年,国家电网公司推动金上—湖北直流、宁夏—湖南直流、哈密—重庆直流、张北—胜利交流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并将加强柔性直流输电、新能源主动支撑、长周期和构网型储能等技术创新,积极服务新能源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消费的绿色转型是重要内容。今年,许多代表委员关注重点行业碳减排工作。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山东是工业大省,也是化工大省,建议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同时,进一步支持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创新研发、技术改造、工艺优化、智能化升级等举措,提高能效水平,持续降低碳排放。” 国网山东电力员工检查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电站设备。 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化手段之一,更加受到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智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性碳市场体系建设的提案。他建议加快制定全国碳市场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功能平台体系,加大碳金融培育支持力度,加快碳排放数据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碳市场规则制定。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越来越多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场景贯穿能源行业研发、生产、运输、应用等各环节。全国两会传递出深入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信号,凝聚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一个个着眼长远发展的能源项目留下坚实足印,将支撑起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