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电成功助力北斗系统组网

发布日期: 2020-06-26

  “卫星发射时间临近,请汇报保电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运行情况”“我们正在对保电变电站保电设备进行红外测温特巡,设备温度一切正常……”6月23日8时40分,距离卫星发射前1小时,国网凉山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电话向各保电变电站值班人员了解着现场保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大家严阵以待,全力做好卫星发射供电保障工作。

运维人员对卫星发射相关电力线路负荷进行监视

  6月23日9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收官之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圆满建成。

  此次发射期间,国网凉山供电公司按照“五零”标准开展保电工作:重要保电线路及设备实现“零跳闸、零缺陷”,重要场所供电设备实现“零故障、零停电”,网络与信息安全实现“零事件”。这已是凉山供电公司第144次执行卫星发射保电任务。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周密组织部署,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调整,控制潮流负荷,并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护,通过保护装置缩短涉及保电线路故障跳闸时间,全力给卫星基地提供稳定的电能质量。

利用机器人对相关变电站进行特巡

  1994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先后利用长征运载火箭将5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有44次发射任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26年来,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在加强电网建设的同时,持续在设备技术、供电保障措施和保电队伍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

  “以前仅有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承担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保电任务,电网网架薄弱,卫星基地片区单环网运行,供电可靠性不高……”刚刚参加完北斗三号“收官卫星”发射保电的国网凉山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负责人黄忠培,回忆起11年前作为调度值班员第一次参与北斗卫星发射保电时候的场景,仍然印象深刻。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和电网建设的推进,卫星基地片区已经实现了由2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的双环网供电模式,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保电片区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也更加灵活。再加上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无人机、大数据智能巡检平台以及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参与保电的人越来越少,卫星发射的供电保障也越来越可靠。

输电运检人员利用无人机对相关输电线路进行特巡

  随着西昌卫星发射次数不断增加,相关供电保障需求任务量都越来越大。为了提升电网设备的运行维护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在加强电网设备质量和监测技术的提升的同时,积极加强设备运维人员技能培训,并将员工送出去进行学习,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了一支素质过硬、作风顽强的具有战斗力的设备运维队伍。

  历经两代人孜孜以求的奋斗,20多年的不断创新,凉山电网网架结构不断趋于完善,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与中国航天事业共同进步,向着坚强、绿色、高效、智能的目标不断迈进。

  信息来源:党组宣传部,国网四川电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