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13年7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上午到河北石家庄正定县进行调研之后,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郑重作出表示。 西柏坡地处太行东麓、滹沱河畔,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70多年前,烽火连天,电波“嘀嘀”,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这里出发进京“赶考”,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力为这座小山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间,西柏坡电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质的提升。70年间,西柏坡人民的生产生活在电网的坚强支撑下,实现了一轮又一轮新的跨越。 正如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指出的“赶考远未结束”,今天的西柏坡在革命老区的建设中掀开了新的篇章,西柏坡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在赶考路上奋勇向前。 两根铜线,点亮西柏坡第一盏电灯 1947年,在解放战争发生战略转移的关头,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领导同志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进驻西柏坡,急需照明、发报、广播用电。于是,聂荣臻要求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尽快解决电力供应问题。 没有发电设备,没有输电线路……面对重如泰山的艰巨任务,当时的工业局领导再三斟酌,全面分析状况,决定在拥有0.35立方米/秒喀斯特岩溶泉和93米落差天然瀑布的沕沕水建设水电站。 “为了给党中央驻地西柏坡供电,老一辈电力人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虽未亲身经历,但在平山沕沕水水电站工作了43年的原站长王平玉,对那段难忘的历史,如数家珍。 输电用的电线必须到石家庄购买。可当时石家庄还没解放,很难带出成捆成盘的电线。于是,5名革命同志化装成收破烂的群众,到石家庄收购旧电线,再将旧电线细股并粗股,粗股拆细股,终于解决了46千米输电线路问题。这条经过“改良”的线路直通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的大院。 电站所用的发电机是从井陉煤矿敌人手里缴获的德国发电机,运输路程虽仅30多公里,但前有崎岖陡峭的山路,下有宽窄不一的河沟,上有盘旋轰炸的敌机,运输者们足足奋战7个昼夜才运到现场。在运输发电机途中,有3名同志在敌机轰炸中壮烈牺牲。 1948年1月25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沕沕水水电站正式投运。两根细细的铜线跨越崇山峻岭,点亮了西柏坡,照亮了革命的前程。据统计,当时党中央由西柏坡发往各战场的193封电报,全部以此水电站的电力为动力。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西柏坡的那条电线、那盏灯火,见证了这伟大的历史时刻,不畏艰难的电力人,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弱到强,坚强电网带来好日子 清明时节,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降临在西柏坡。西柏坡村村民闫青海老大爷的院子里,绿油油的菜园生机盎然,亮堂堂的屋子干净整洁,日子过得舒坦富足。今年74岁的闫大爷曾任西柏坡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村里的第一位电力工人。 “那个时候,做饭烧柴,洗衣靠揉,点灯用油。”提及上世纪60年代的生活状况,闫青海老大爷印象深刻。1967年10月,35千伏苏家庄变电站到西柏坡的线路开工建设,1970年7月,西柏坡主干线架通,自此村民们彻底告别了煤油灯。 西柏坡要发展,电力要先行。1995年,当地电力部门对村民家庭线路老旧线路进行全部更换,并安装上电表和保安器;1998年,西柏坡成为低压整改标准村;2002年,随着家庭用电量增加,再次对居民户外、室内线路进行更换;2004年,35千伏西柏坡变电站正式建成投运,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柏坡用电紧张的问题;2007年,西柏坡成为石家庄首批新农村电气化村;2010年,西柏坡实现由35千伏苏家庄和西柏坡变电站双电源供电;2016年,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顺利实施,西柏坡地区农村低压电网全部改造完成,户均容量达到2千伏安以上,网架结构更合理,供电可靠性更高…… 搭乘红色旅游的快车,西柏坡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如今村里用电好得很,原先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现在全村共有85户244人,九成以上村民都从事旅游产业,全村人均收入过万元,不少人住上了新房,买了汽车。”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闫振祥介绍说。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支持当地红色旅游,2005年5月,河北平山县供电公司在西柏坡景区成立西柏坡供电所,如今全所17名员工始终牢记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定期全面排查景区配电室、供电线路,深入商户调研走访,保障用电安全可靠。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不断优化报装服务模式,提供一证受理、一站式服务,业扩报装全面实现“掌上电力”APP线上受理、预审资料、预约办电等功能,对于简单业务客户实现“不跑营业厅”,加快客户受电工程接入,用一流服务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电力足,日子越过越亮堂,如今的西柏坡,家庭宾馆设施齐全、干净整洁,农家饭店特色突出、饭菜飘香,旅游商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充足的电力、优质的服务,支撑了西柏坡村的红色旅游,带火了当地经济发展,村民们也阔步走上了致富路。 不忘初心,电力先锋队架起“连心桥”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006年3月23日,一支由11人组建成的队伍,在西柏坡纪念馆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宣誓。西柏坡光明服务队自此成立,这也是国网河北电力第一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主要针对西柏坡区域居民客户和企业,开展低压线路抢修和便民用电服务工作。不到3个月,服务队就收到锦旗8面、感谢信12封,在西柏坡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点亮了“电力惠民生”的星星之火,驾起了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此后,国网河北电力各单位组建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为服务广大电力客户的先锋队伍。2011年,国网河北电力对服务队组织结构、服装服饰、标识旗号、规范用语、优质服务等进行统一规范,全面开展“95598光明服务工程”,各服务队奔赴迎峰度夏、保供电、抢修服务一线。通过95598这条企业和客户的连心线,国网河北电力党员服务队这颗星火渐成燎原之势,照亮了广袤的燕赵大地。 “我前脚刚拨打了95598电话申请办理增容手续,后脚服务队就到了现场进行勘察。一切流程全部是他们内部运转,根本不用我操心。送电后,服务队还进行回访,向我征求意见,这还能有啥意见,两个字:满意!”对“95598一线通”服务,华蓥玻璃工艺厂总经理杨明华一讲起来就滔滔不绝。 “宣誓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激动,也很震撼。我们在红色的土地上长大,更应该矢志不移地将红色精神继承发扬,不忘‘赶考’初心,牢记‘两个务必’,以行践诺,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走在前、干在先!”一名西柏坡光明服务队队员对记者说。 从点亮西柏坡的第一盏灯,到建设国际一流智能电网,走进新时代,“赶考”征程远未结束。西柏坡精神在燕赵大地这片热土传承发扬,鼓舞着河北电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赶考”奋进,迎面解答一个个新的时代考题,扬帆竞逐一个个新的时代浪潮。 【延伸阅读】 西柏坡简介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了这个“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迁往北京。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由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是指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所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由于它产生于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决定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它集中体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体现了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胜利者图强自律的精神。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执政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强党的集中统一。它的核心是教育全党要经得起新的历史阶段的考验。它的实质是巩固和加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张艳 张莉 韩文诚)(《亮报》2019年4月17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