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少仑:助人为乐 大爱无声
邢少仑,石家庄供电公司调度所员工。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勤恳尽职,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冲在最前面。2008年,邢少仑第一个报名,千里赴湘抗冰抢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生活中,他乐于助人,默默奉献,连续13年坚持无偿献血,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社会公民助人为乐的崇高道德品质。 1999年,当邢少仑看到无偿献血的宣传和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为挽救生命到血站无偿献血时,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从此,“捐献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生的生命”成为邢少仑不变的承诺。连续13年坚持无偿献血,家中积攒的近50本光荣献血证,记录着邢少仑67次献血的经历,累计无偿献血和血小板总量约为85200毫升,等同于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换了17遍。邢少仑殷红的血液,不知流进了多少病人的体内,挽救了多少条垂危的生命。邢少仑先后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2006至2007年度和2008至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邢少仑说:“无偿献血是一项充满大爱的事业,只要身体和时间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无偿献血的同时,邢少仑还积极投身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休息时间去血液中心做义工,为无偿献血者服务。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孩子和身边更多的人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邢少仑还经常随流动献血车深入大中专院校、社区、广场采血,每到一处,都能看见他身穿红马甲忙碌的身影。他亲切的话语、耐心的讲解、周到的服务,不仅得到了献血者的好评,也受到了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赞扬。邢少仑曾先后两次荣获石家庄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十佳星级优秀志愿者”。 殷殷之情传递人间大爱,滴滴热血汇就生命之河。邢少仑用实际行动展示了电网员工的无私大爱,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丁明铎:奉献爱心 服务社会
丁明铎,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供电公司输变电工区一位普通的变电操作工。他是河北省唯一一位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少数民族同胞,也是河北电力系统唯一一位捐献者;他多次资助贫困大学生、悉心照顾孤寡老人,将自己的爱心给予每一位他能帮助的人…… 2006年,河北省红十字会建立干细胞基因库,丁明铎报名并到县医院进行了血样采集。2008年6月,丁明铎接到县红十字会通知,一位白血病患者与他的血样初步配型成功,这意味着他的付出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同年11月28日,在市、县红十字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丁明铎来到省红十字会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临行前,他没有将此事告诉老父亲和妻子。在捐献中心,经过5天每天一次的动员剂注射,两次提血过程,造血干细胞提取终于取得圆满成功。 2009年8月,丁明铎得知高寨镇正南庄村安俊义同学由于生活条件贫困,无法继续就读太原理工大学后,为安俊义同学捐款5000元。5年来,丁明铎一直坚持照顾因儿女长年在外、身边无人照料的70多岁的海老太,为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常带着妻儿陪老人说话,老人身体不舒服时带老人看病。 2010年3月,在丁明铎的倡议和该公司的支持下,以丁明铎为组长、20名供电员工组成的“电火花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他们义务打扫卫生、无偿献血,去敬老院送生活用品、洗衣扫院、维修电路,以电石火花般的速度“红遍”大街小巷。丁明铎的事迹在电力系统树立了榜样,孟村回族自治县供电公司掀起了向丁明铎学习的热潮。2009年4月,丁明铎被孟村团县委评为“十大杰出青年”;2010年6月,在河北省文明委举办的“河北百名百姓雷锋”评选活动中,丁明铎在网络投票中名列前茅,以100多万票的总票数排名第二;2010年12月,丁明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2008至2009年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2011年6月,丁明铎被沧州市委授予全市“明星共产党员”称号。 李智慧:真情奉献 温暖人间
她,一名普通电力员工,拥有近20本献血证,用她自己的话说,“每次看见自己殷红的血液流进血袋,都感到激动和自豪。自己的鲜血能够让生命重放光彩,这样的付出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她,就是邯郸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二工区员工李智慧,一个用11年时间书写一段平凡传奇的女性,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国家电网人”。 李智慧的无偿献血缘起于2000年元月一次偶然的经历。当时,李智慧正陪同家人在医院看病,突然医院的广播里传来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急需O型血的消息。听到医生和家长焦急的声音,她全然不顾家人的劝阻走进血液采集室。看着鲜红的血液顺着试管流出体外,李智慧仿佛看到了生命的传递和延续。当得知那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因血液的及时供给而脱离危险时,当看到孩子的父母因感激而哭红双眼时,当看到周围人们因肃然起敬而竖起大拇指时,李智慧知道,自己找到了一条奉献爱心的道路,而这条路,她一走就是11年! 李智慧每年至少参加两次无偿献血,至今献血总量约为12000毫升,相当于3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10多年来,李智慧一直孜孜不倦地义务宣传无偿献血,从工区到班组,从家人到朋友,在她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爱心青年加入了献血队伍,进行着爱心的接力赛,为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李智慧的事迹感动、初次献血归来的小张感慨地说道:“我体会到了李阿姨的那份坚持与不易,我要向她学习,学习那份执着与感动,加入爱心传递的队伍。” 李智慧无偿献血的事迹得到了单位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燕赵都市报》、《中原商报》等媒体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11年,李智慧被评为邯郸供电公司“十大文明员工”。 李智慧,领跑人间大爱接力赛,她用时间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与奉献的赞歌,用爱铺就了和谐道路…… 刘建峰:助人为乐 大爱颂歌
刘建峰是衡水武强县供电公司员工。2008年10月,刘建峰发起成立了画乡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并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扶危济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先后组建了文明课堂、志愿者爱心书屋、安老助学基金、幸福人生讲堂、公民德行教育论坛、国学经典读诵班等分支机构,为助推武强县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刘建峰与志愿者自筹资金购买了放映设备,开始在县城各个社区、体育场和乡村放映养生保健、科普宣传、家庭教育等内容的节目,深受群众喜爱。3年来,除了冬天,只要不刮风下雨,刘建峰和志愿者一定准时蹬着三轮车出现在体育场,坚持每天晚上放映,对提升群众文明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武强县东牌养老院里住着9位年高体弱、无儿无女的老人,他们是该协会的长年帮扶对象。平时,刘建峰组织志愿者轮流为老人们打水、扫地、收拾院落;逢年过节,为老人们送去大米、白面、花生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天凉了,为老人们准备好秋衣、秋裤。他们还隔三差五地给老人包饺子,这让平时很难吃上饺子的老人们特别感动。 不光是敬老院的老人,农村里的孤寡老人也是志愿者们帮扶的对象。为了掌握详细信息,刘建峰到民政局复印了全县五保户的名单,并制订了计划,分批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 在刘建峰的带动下,武强县供电公司30余名青年员工加入了志愿者行列。截至2011年底,该协会的志愿者已达230名,先后开展志愿服务200多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百姓的称赞。但在荣誉面前,刘建峰总是先想到别人。3年来,他推荐该协会3名志愿者成为衡水市“十大杰出志愿者”,5名志愿者成为衡水市“优秀志愿者”,1名志愿者荣获武强县“道德楷模”称号。而他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武强团县委推举为全县道德模范。 刘建峰不在乎荣誉,只希望凭着自己的一颗爱心,带领志愿者不断引领群众学习知识,传播文明,把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加坚实、有意义。 保供变电检修二工区团支部:爱心助学 升华人生
保定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二工区团支部资助阜平县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不仅在经济上进行援助,还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予以指导。 2010年8月19日,在保定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二工区一个特殊的“庆功会”上,一名来自大山的女孩泣不成声地说:“感谢哥哥姐姐们对我的帮助,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更加努力……”这个女孩名叫焦会,住在阜平县城南庄镇石牛河村,自幼父母离异,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她的父亲没有文化,只能靠种地来养家糊口,全家生活水平一直在贫困线上徘徊。焦会从小就爱学习,然而,每当看到父亲为筹措学费而为难时,她就会很心痛。但是放弃,焦会又舍不得,她放不下心中的梦想。 就在这个时候,保定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二工区团支部为焦会送来了温暖和希望。2006年,该团支部开展了“献出一份爱心”活动,号召广大团员青年送温暖、献爱心,随即开始了对焦会同学“一对一”的爱心捐助。自活动开始的那一天起,该团支部就明确了帮扶目标,一方面,给予爱心资金,助其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在学习和思想上予以帮助指导。2010年6月,焦会以524分的优异成绩被唐山师范学院录取,成为石牛河村第一位女大学生。 这仅仅是该团支部帮助焦会同学事迹中的一个缩影。从2006年到2010年,整整4年,该工区换了4届团支部书记,但是对于焦会同学的资助活动却从未间断过。 4年来,该工区团支部资助焦会同学的助学款达4800元。 4年来,该工区团支部为焦会同学购买书籍50余册。 4年来,该工区团支部陪同焦会同学召开座谈会6次。 4年来,该工区团支部共收到焦会同学来信112封,发出信件106封。 …… 张之璞:传递热血 延续生命
邢台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员工张之璞,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2006年以来多次参加义务献血。在献血过程中,张之璞得知她的血型为罕见的RH阴性A型血(属于稀有血型,俗称为“熊猫血”)。由于血型的特殊性,她主动申请加入血站的血液互助会,积极参加救助活动。 2011年12月,张之璞听说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罗根强老师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需RH阴性A型血的消息后,主动联系血站及病患家属,表示愿意为罗老师献血。由于病情严重,罗老师已在天津血液研究所接受治疗,这就意味着要想救人,就必须急赴天津。得知消息后,2012年1月5日,张之璞将年仅3周半的女儿托付给父母,火速乘上了去往天津的汽车。抵达天津后,她不顾旅途的劳累,第一时间前往天津血液中心为罗老师捐献爱心血。经过献血前的体检、化验、消毒等一系列的工作后,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考虑到张之璞是女性,建议她献200毫升,但是张之璞坚定地说:“救人要紧,献400毫升没有问题。”就是这涌动的爱心血,为罗老师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张之璞远赴天津献血救人的义举,得到了邢台供电公司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邢台电视台、《牛城晚报》、《渤海早报》等多家媒体对她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张之璞用自己的爱心与热血,挽救了一个垂危的生命,用她的话说,每次看到自己殷红的血液流进血袋中,感受到的不是痛楚,而是满心的幸福。自己的鲜血能够让别人的生命重放光彩,这样的付出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任远:播撒爱心 点燃希望
任远,省公司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一名普通员工。他家境并不富裕,母亲、妻子均无经济来源,孩子正在上学,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他支撑。多年来,任远热心公益事业,不断捐款捐物,救助那些与他未曾谋面的、毫不相关的陌生人。每当谈起这些,他总是憨笑,实在问得多了,他就说:“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特别快乐。” 众所周知,贫困学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弱势群体,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不遗余力地给予救助,任远也是其中的一员。仅2011年,他就先后6次捐款捐物献爱心,达4000余元。 2011年6月1日,广西省乐业县目田镇实验小学刘玉林同学收到了任远寄来的爱心扶贫大礼包。刘玉林同学在回信中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关心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感谢信中说道:“基金会谨代表得到您关爱的孩子们向您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您对革命老区的关爱与支持!” 爱心包裹帮助灾区群众渡难关。2008年的汶川“5·12”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为了支援抗震救灾,任远通过邮局向灾区邮寄了新购置的两套夏凉被褥、两件雨衣。2009年,汶川灾区的重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通过新闻看到许多灾民冬季还住在简易帐篷里,任远又新购置了两套棉被褥寄往灾区,以表达自己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就在那一年,任远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真爱无声,大爱无形。 2010年,任远得知保定第二十六中学一名老师突发脑溢血,急需资金治疗,马上捐款1000元帮其治病,并亲自探望病人,照顾病人,鼓励其战胜病魔。 2011年10月,任远在报纸上看到甘肃省刘女士得了白血病急需资金进行治疗,满载着任远浓浓关爱的500元汇款又从保定汇到了甘肃省。 2011年12月底,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志愿者驿站收到了一份丰盛的礼物——价值近2000元的两床棉被、羽绒服、运动鞋,这是任远为贫困地区送去的一份新年礼物。 平凡的外表、朴实的穿着,却有着一颗博爱的心。任远用点滴的爱帮助他人化解急难苦痛,向社会传递着浓浓深情。 苏勤:扶危济困 温暖人心
衡水供电公司退休职工苏勤,多年来一直热心助人,扶危济困。从1987年起,苏勤就无私地帮助素不相识的贫困家庭宋玲俊一家。当时宋玲俊刚20出头,由于没有工作,家里还有4位老人需要照料,她和爱人只能靠卖早点勉强维持生活。随着两个孩子相继降生,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不得已,夫妻二人只得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上街摆摊。一个偶然的机会,苏勤结识了这对困难夫妻,从此与这个家庭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但从经济上帮助他们,还时常为孩子送去衣服、奶粉和生活用品。逢年过节,她还带着年货去看望宋玲俊家中的老人。那段时间,宋玲俊逢人就说:“我头一次遇见勤姐这么好的人。” 2003年,一场飞来横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宋玲俊的爱人突然去世,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她一人身上。那段时间,苏勤隔三岔五就往宋玲俊家跑,给她送吃的、喝的,给孩子们买衣服、文具,为孩子们垫付学费,帮着这个家一点点走出困境。2010年,宋玲俊的儿子考上了中专,苏勤又专门跑到学校给了他1000元钱作为生活费,并再三叮嘱他不要告诉母亲。直到宋玲俊再三追问,儿子这才说了实话。 正是苏勤20多年如一日,默默地关怀,无私地帮助,才使宋玲俊一家逐渐走出了困境。虽然已退休多年,但公司多年的培育教导苏勤始终牢记在心,她说:“自己已光荣地完成了忠诚企业的使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把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为社会多作贡献中。” 2008年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苏勤第一时间赶到民政局,毫不犹豫地捐赠了多件全新的棉衣、棉被和自己半个月的退休工资500元。同年5月21日,在听说党组织号召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后,苏勤又从自己每个月并不多的退休金里拿出了1100元,捐献给灾区,并表示说:“5月18日是我的入党纪念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愿意交上这一份特殊党费。”